學術年會 | ActiveHouse分論壇精彩回放

浏覽量: 時間:2018-05-24 字号:

5月18日-20日,2018中國建築學會學術年會于福建省泉州市成功舉辦。會議以 “新時代本土建築文化的融合與創新”為主題,并召開了“Active House主動式建築的本土化”、“BIM技術創新應用”、“傳統建築文化傳承與教學”等多場專業分論壇。

中國建築學會主動式建築學術委員會組織的“Active House主動式建築的本土化”學術論壇,于5月19日下午拉開帷幕。邀請國内建築界知名專家分享最新綠色建築标準、不同氣候帶可持續建築實踐和綠色技術應用等内容。

當代置業(中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首席技術官陳音總以“建築創作的自由之路——主動建築的建築學意義”為主題,闡述建築在多數時候都是作為公共産品出現的,由于需要面對公衆的評判,自然就會承載着紛繁複雜甚至相互矛盾的要求與需求。什麼是建築的本質屬性,如何讓建築回歸這種屬性,可能不會有簡單的答案。而主動建築的理論基礎和評價體系或許給出了一個可供選擇路徑。

中國建築設計咨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綠色建築設計研究院院劉恒以“綠色——建築的生命力”為主題,從規劃和建築設計本元出發,從不同視角談論對綠色建築的新觀點及如何創造建築的生命力。包含活力空間的創造、生長型的設計思想和在城市修複中的微更新理念,用建築師的視角诠釋新時代的綠色設計 。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清勤,以“綠色建築标準現狀與發展”為主題,重點介紹中國綠色建築标準規範體系和特點 , 簡要總結了綠色建築标準規範的總體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對新時代新形勢下我國綠色建築标準規範發展的重點和趨勢進行了分析和展望,指出綠色建築在我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威盧克斯(中國)有限公司設計總監、總建築師郭成林的發言主題是“ Active House 主動式建築本土化之路 ”,闡述ACTIVE HOUSE 主動式建築是一種新的綠色可持續建築标準體系,以其獨特的“以人為本”,“Active” 的設計理念著稱于世。主動式建築的理念,如何在中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也是一個必須解決好的問題。

香港華藝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設計總監、綠色節能研究中心總經理魯藝以“ 新型建築技術與華藝綠色建築設計實踐”為主題,闡述綠色建築從普及逐漸走向質量上的成熟,華藝設計專注于對新型建築技術的研究,深耕建築節能、工業化、 BIM、智能化、建築咨詢等方向,緻力于為客戶提供從規劃方案至項目運維全過程的優質服務。

上海華都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國際所所長張海翺的發言主題為“人間設計”, 以平常建築為研究對象,回歸平凡的設計,關注平常人的生活,大城市 90 後的情侶的 20 平米居所,海龜創業的集裝箱辦公,閣樓上的家,草原上孩子們的圖書館,40隻寵物與人的居住空間。希望這點點滴滴的設計,彙總成“人間設計”,讓設計回歸人間,服務人民。

青島理工大學建築與城鄉規劃學院副院長、教授劉崇的發言主題為“低能耗稭稈建築的營造與對主動式建築理念的思考” 闡述稭稈建築以其就地取材、低碳環保的特點,适合于鄉村和景區房屋的營建。以德國北部瓦格林鄉村旅館為例, 結合主動式建築理念,将稭稈圍護結構與磚混結構進行節能對比計算,比較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建築年采暖熱耗值與材料碳排放,并模拟其光環境,解析其生态性、節能性和舒适性。

論壇中,第一人居與威盧克斯(中國)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第一人居CEO賈岩及威盧克斯(中國)有限公司市場總監臧海燕代表雙方簽字,雙方将建立長期合作,以提高中國建築的健康性能和舒适性能發展,這也是綠建大會上兩個僅有的獲得AH認證的企業的一次強強聯合,雙方将不斷發揮各自優勢,開創綠色建築市場新模式,引領行業創新健康發展,攜手共建美好宜居生活。

ACTIVE HOUSE是源于歐洲的先進成熟的一種建築标準體系,以建築設計為主導,主張最大限度的利用軟技術打造健康舒适的室内氣候。

ACTIVE HOUSE就是以人為本的建築,即在建築的設計、施工、運營等全壽命周期内,在關注能源和環境的前提下,以建築室内的健康性和舒适性為核心,以實現人的Well-Being為目标的一種建築類型。


ACTIVE HOUSE 主動式建築的主張:

  • 強調建築的舒适性,包括健康、舒适、安全等因素;

  • 在能源上提倡節能的同時,強調建築的産能;

  • 提出環境荷載的概念,計算建築施工、材料、運營對環境的影響;

  • 強調舒适、能源和環境保護的平衡和協調。

主動式建築學術委員會将繼續推動國内建築師對建築設計、節能設計、環境設計等全面的參與及評估,借鑒源于歐洲先進成熟的ACTIVE HOUSE主動式建築評價标準體系,結合中國特有的地域特點,主張以建築設計為主導,最大化發揮建築師對可持續健康節能建築的綜合設計力,讨論如何實現在中國多樣氣候條件下多類型建築的健康、舒适、節能以及環境保護,回歸建築以人為本的終極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