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因茨重綻銀輝的商住公寓

浏覽量: 收藏

曆史性建築的改造:德國美因茨重綻銀輝的商住公寓
建築類型:商住兩用
業主: Wohnbau Mainz GmbH,Mainz, D
設計師:Massimiliano und Doriana Fuksas,意大利羅馬/法國巴黎
位置:Markt 11–13, Mainz, D
竣工日期:2008年
撰文:恩裡克•聖蒂法勒
攝影:亞當•默克



在面向廣場通道的烘托下,進一步突出了弗克薩斯拼貼畫一樣的設計特征。轉角樓和右側的屋頂表面屬于同一公寓群。

二戰結束時,德國美因茨市中心85%的建築都被摧毀了,僅有部分老城牆遺留了下來。美因茨市中心的建築環境非常糟糕,上個世紀50年代,美因茨開始建造滿足基本功能的建築。大多數都是冰冷生硬的大型建築,而且根本不考慮周圍的建築環境。

數年之後,曆史化建築立面(有些是複制品的複制品)起到了裝點保守用途性建築的目的,也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這些龐然大物給人們帶來的不良視覺沖擊。與此同時為遊客提供了拍照機會。然而這樣的複制工作同時制造了視覺混亂,一大群相互不匹配的建築,從城市規劃角度來看都是非常糟糕的實例,雖然經過了改建,但是僅僅局限于建築外部,本質的東西都沒有涉及。此外美因茨的建築缺乏新理念,給人非常邋遢的印象,而且常常呈現出懶散的妥協感。有人可能認為,這些現實可以被視為一個絕佳的起點,進行大膽的、引人關注的、甚至前衛的大規模改造,除了讓老建築受益以外,還能促進城市發展。美因茨已有1000多年曆史大教堂對面的Market House,就成為了一個大膽前衛的改造工程。

羅馬建築師馬西米利亞諾•弗克薩斯,通過該項目展示了自己對奢華設計的偏愛和天才,他喜歡利用不常見建築材料和先進的改造技術,從而引起當地市民的極大關注。這位建築大師在自己網站的主頁上寫道:“這是線條和色彩的爆炸。”

他的設計焦點是在不落曆史窠臼的前提下建造一座尊重曆史的現代化建築。例如,通過考慮周圍屋頂景觀、形狀與高度,避免使用非常常見的山牆和檐口形式,轉而采用四坡脊屋頂設計。建築師還對環境進行了抽象化處理,并以一種極端反傳統的方式對建築進行了改造。他就像一位超級前衛的服裝設計師,以極具創造性和包容性的手法,将斜坡屋頂與色彩斑斓的多元化牆體結合起來,為新建築披上了一條光彩奪目的絲質披肩。面對數以千計的纖細支杆,“豎向的傾斜面”和看似極小的窗戶,誰還能不思考框架結構的優點呢?面對具有同一外殼的一系列商店、餐飲、辦公和公寓建築,有誰不會聯想起哥特式牆壁後涵蓋了所有功能的中世紀城市住宅呢?面對富于變化的窗體和首層的全玻璃結構,有誰不會聯想起20世紀初被保羅•謝巴特(Paul Scheerbart)和布魯諾•陶特(Bruno Taut)推崇備至的晶瑩剔透的建築結構呢?



位于頂層的公寓光照充足,幾乎可以看到整座城市,而陶瓷棒形成的外部防護層又可以阻止從室外窺探室内。



面向市場一側,曆史悠久的城市住宅對新建築起到了屏蔽作用。不過,這些牆面都不是憑空創造出來的——雖然它們完全是重新建造的,但是從設計角度來看,恢複了二次大戰前此處的建築風貌。

很長時間以來,美因茨及其進步思想家一直在盼望一位國際級建築大師為他們設計出經典作品。恩斯特•梅(Ernst May)為它的城市規劃做出了巨大貢獻。阿恩•雅各布森為它設計了一座體量龐大又極富感染力的市政廳,看上去頗像一座很有表現力的大型雕塑,很多人将它視為20世紀美因茨的代表性建築。21世紀初,頂級建築大師又為美因茨帶來了世界級品味和大都市的建築風範。設計競标組織的思想對弗克薩斯非常有利,當時他正在設計頗受關注的法蘭克福myZeil購物中心,距離美因茨可謂咫尺之遙。

然而,這座城市堅持要求無論如何都必須保留Market House 11号至13号曆史悠久的外牆立面,而且“對任何人都不例外”。外牆立面隻是表面裝飾,遮蓋着原來用于特定目的但現已失去實際價值的建築結構-下部是一座廢棄的電影院,上部是窗戶高度極不協調的公寓。這座美因茨式新曆史主義的标志性建築被很多人貶為“紙箱形巴洛克建築”,其結構的脆弱性已是不争的事實。牆面正在緩慢而持續地剝落,潮氣已經深深侵入牆體内部,隔熱層正在腐爛。

建築師弗克薩斯提出了解決方案――必須徹底改建整座建築,甚至包括它面對市場的牆面。然而最後得到的是一個妥協性設計方案。具有曆史價值的前立面經過粉刷變得更加漂亮,結構更加合理,甚至加了具用于保溫隔熱用途的獨立陽台。建築外殼由白色釉陶瓷棒、平嵌式陶瓷闆和玻璃組成,由标準木制屋頂結構支撐。白色釉陶瓷棒大部分為一米長,橫斷面為5×5 cm,比索爾布魯赫•哈頓事務所(Sauerbruch Hutton)為慕尼黑布蘭德霍斯特博物館(Brandhorst Collection)使用的材料稍厚。外殼包圍着一座六層建築和一個更高的天井,鋼筋混凝土結構上布置了很多威盧克斯的屋頂窗。



建築師弗克薩斯說:“我希望屋頂設計與城市空中景觀保持一緻,而不是本社區周圍的屋頂背景”。釉面陶瓷棒構成了屋頂的外層結構。陶瓷棒結構中的屋頂窗将光照和新鮮空氣引入公寓内部。

兩條通道加主入口引導人們進入大廳,通道上方天花闆上采用了細長的照明裝置,與牆面的陶瓷棒互為呼應。天井部分的設計有些令人意外——這是一個暴露于自然風和天氣條件下的公共區域。三根大立柱赫然挺立在天井之中,不過它們顯然沒有支撐任何結構,遊客可以透過位于三、四層天花闆和部分向天空敞開屋頂上的腎形開口看到這些立柱。要進入14号公寓(大部分為複式結構)需要乘坐Korbgasse内的電梯,并穿越四層住戶專用的小廣場。漂亮的公寓内部設施質量上乘,例如,富有光澤的黑色瓷磚衛生間,間或設有玻璃隔牆和開敞的樓面區域,可開啟的屋頂窗及電控室外遮陽窗簾等。



配有玻璃屋頂的天井将陽光引入建築的中心部分。一個中間層将上部公寓和下部商店分離開來。

必須指出,這個建築設計存在一些缺點,不過設計師的責任隻是其中的一部分。問題主要體現在曲折狹窄地下室的設計理念,要通過自動扶梯才能抵達,并且末端是一堵玻璃牆,至今這間地下室還沒有成功出租。另外,這裡沒有地下停車場,從公寓住戶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無法彌補的缺陷。首層的商店,除了一個以外,其餘均與外部直接相通。天井夜間是關閉的,而白天常常處于閑置狀态。不過,經過最初遭受的抨擊之後,越來越多的美因茨人開始認可這個改造項目。而當還有人質疑弗克薩斯是否為這座城市的建築史譜寫了新篇章的同時,周圍區域的一些投資者早已開始提高了自己的物業價值。盡管存在這兩種相互對立的現象,事實是,弗克薩斯成功地改造了這座曆史性建築。



沿新建築西側和北側的狹窄道路,是一排排各種這樣的戰後房屋。通過這種方式,弗克薩斯的作品與周圍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與溝通。 

我要評論/留言

圖形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