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然共生,四時耕新 | 2020 Active House Award 卓越獎

浏覽量: 收藏



2020獲獎作品解析
合肥工業大學

Active 卓越獎

四時耕新


專家評語-馮正功:設計方案以對城市擴張的反思為切入點,提出了“梯田共生”的設計構想,方案從 空間生産、城市景觀、環境平衡等多個視角展示了常規的單一功能的城市公共建築所具 有的植入和增加多樣性的潛力。作品圖示表達出色,設計邏輯清晰。


項目地址:重慶永川
設計機構:合肥工業大學
設計團隊:白如冰、劉紫旋、馬詩瑜
從城市設計的宏觀角度出發,城市在逐步的擴張,吞噬原有的自然場地,在這種無法阻擋的大背景下,我們希望尋找一種建築形式,來應對這種城市擴張問題,希望即使在城市侵蝕過土地上,仍能保留一方人們能享受自然的希望之所。

01

主動性

ACTIVENESS

我們從梯田地景出發,以“自然共生”為設計理念,從中提取梯田、房舍等設計元素并加以組合,選取餐廳為主要建築功能,覆土屋頂的種植式梯田為餐廳提供食材,中心庭院的景觀式梯田則為食客提供四季作物不同的景色。此刻,景觀承載着建築功能,建築也成為了城市景觀。此外建築内部采用了自然通風、水循環、屋頂綠化等技術手段來降低建築能耗。


02

舒适性

COMFORT

建築有着良好的景觀面,可以在就餐休息時欣賞周邊的田園風光,這裡遠離城市的喧嚣和吵鬧,是一片寂靜之地。建築的材料也取自周邊,使得建築自身和自然非常好的結合,和周邊的梯田景觀融為一體。建築也有着很好的采光和風環境,夏涼冬暖非常舒适。

建築通過中庭花園作為季節溫度調和的媒介,确保主要的使用空間可以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另外,建築采用自然采光,利用形體層層退台的方式保證充足的日照采光。而建築中庭中置入的植物和水池則可以很好的通過蒸發和空氣流動來冷卻夏季建築的高溫。


03

能源

ENERGY

建築有着雨水收集和廢水循環,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水資源的消耗,此外建築采用了屋頂綠化,發揮生态功效。部分屋面架設了太陽能闆,這些太陽能闆為建築提供了一部分的能源。


04
環境
ENVIRONMENT

建築周邊是梯田景觀,建築的形式以及設計手法也采用了梯田的元素,使得建築和環境很好的融為一體,建築與自然的邊界被模糊,人在建築環境中也在自然環境中。另外建築的中庭同樣是一個微縮的梯田景觀,根據四季的不同,中間的景觀也有不同,帶給到訪者不一樣的感受。

建築采用雨水收集系統,利用結構内預埋的輸水管和透水鋪裝,将雨水通過雨水管網輸入到蓄水池,經過過濾消毒等步驟,重新用作綠化、衛生間、洗手用水。

生态廁所的使用,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強調污染物資源循環利用,達到糞污無害化,糞污資源化和廁所移動和普遍适用性的要求。節省資源,擴大了廁所的應用範圍。


05

設計亮點

DESIGN HIGHLIGHTS

應用Active House主動式建築理念打造,以使用者的健康舒适為核心同時保持節能、環境的平衡狀态。建築也使用混凝土埋管蓄冷蓄熱、太陽能熱水、加大屋面及牆體的保溫能力以及自動檢測室内氣候指标,自動調整供熱、供冷、通風等技術。

06

項目圖紙

DRAWINGS



競賽其他獲獎作品将于近期在“Active House”微信公衆平台公布,敬請期待。

我要評論/留言

圖形驗證碼